九三学社海南省委环境资源工作委员会副主委袁潜华参与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发表时间:2014-10-27 09:24

 九三学社海南省委委员、海南大学农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袁潜华,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参与了袁隆平院士领衔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该项目2014年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袁潜华研究员从1990年开始参与“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研究,历时15年,先后参与了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计划两系杂交水稻研究、863计划两系法杂交水稻中试开发项目等。组织863计划中101-01专题新育成不育系全国联合鉴定和繁种基地选址试验,鉴定863计划项目内选育的光敏核不育系的生态适应性和育性转换光温指标,参与建立光敏核不育水稻数据库;协助国家863计划中试开发项目两系杂交稻项目责任专家的管理工作,开展全国两系法杂交稻试验试种和示范,筛选出优良组合应用于生产。先后参与编撰两系杂交水稻专著4本,入选“863生物高技术丛书”、“全国科技兴农重点图书”等,发表两系杂交水稻相关研究论文近20篇,为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和推广做出了贡献。

    据了解,我国运用两系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2年先后实现了超级稻育种计划第一期亩产700公斤、第二期亩产800公斤、第三期亩产900公斤的育种目标。除了产量增加,两系法杂交水稻与三系法杂交水稻相比,还具有配组自由、制种成本降低、米质普遍更好等优点。

    “海南与杂交水稻的渊源很深。”袁潜华说,三系法杂交水稻的母本不育系的不育基因就是来自于三亚的普通野生稻,两系法杂交水稻的母本虽然是在湖北发现的,较多的研究工作和推广应用也在湖北、湖南等内地省份开展,但其研究也离不开海南。海南南部的三亚、陵水和乐东等地,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热带气候条件,是冬季南繁育种和制种不可替代的宝地。尤其是两系法杂交水稻的不育系主要靠温度来调节可育与不育,利用海南南繁育种基地的光温条件,可以鉴定不育系的光温生态特性和育性起点温度,开展组合比较试验和产量鉴定。总的来说,海南是筛选、鉴定合格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及其亲本的天然基地,为“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社海大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