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好声音 | 海南省政协委员符攀婵: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发表时间:2023-01-18 12:25


(转载)人民网海口1月15日电 (李学山)“打造海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园区,是系统性、整体性推动海南少数民族文化市场发展的关键实施路径。”作为新一届政协委员和少数民族干部,符攀婵委员在今年的海南两会上带来了《关于建设海南少数民族产业园的建议》等三份旨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建言献策为海南少数民族乡村振兴事业找到发展路径。

符攀婵说,海南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但是产业化水平较低,基于对海南黎锦市场的调研工作,她发现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民族文化产品文化性不足,当前市场中的黎锦产品,大多仅注重形态上的民族性,而缺少内涵的文化性,并未起到正确传导黎族非遗文化内涵的作用。二是民族文化产品市场化路径单一,黎锦的市场“创意设计-生产制作-宣传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建设仍需探索,黎锦市场化的规模效应未形成。三是品牌建设缺失,在企业访谈中发现,各企业基本都有打造品牌、扩大宣传的期望,但是具体实施路径较为迷茫,品牌打造“散乱小”。四是市场缺乏制造业的强力支撑,以黎锦为例,海南纺织工业较为薄弱,不仅增加了企业量产时的生产成本,也增加了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的“试错成本”。

为此,她建议推动海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工作,依托文化产业园建设,带动海南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在《关于建设海南黎锦基因库的建议》中,符攀婵委员说,黎锦是黎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几千年来黎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假如说黎锦是一部黎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黎锦纹样就犹如这本百科全书上的字符。黎锦的纹样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字符”都是单独存在的个体,有些“字符”通过二方连续的排列、颜色的变化、上下图案的关联等,其实隐含着叙事功能。具有叙事功能的纹样以黎锦为媒介,记录的是黎族人关于世界的思考与认知,是黎族人代代相传的黎族文化的“原典”。

鉴于现阶段海南黎锦纹样数字化工作仍有不足,符攀婵委员建议通过对纹样的数字化转译、存储等工作,建设首个海南黎锦纹样基因库。将计算机等前沿新技术应用于海南黎族文化传承和保护中,以远古流传下来的黎锦纹样为溯源探究黎族文化的“基因密码”,实现促进海南黎族民族艺术瑰宝的数字化进程,促进黎锦图案纹样的保存与传承。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并强调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些论述为继续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那么,如何在乡村振兴中突出“乡土中国”,践行生态宜居、乡风文明要求,避免落入重经济而轻文化的发展道路,成为新时代乡村发展的关键命题。符攀婵在《关于建构“生态—艺术”乡村模式,服务海南少数民族乡村振兴事业的建议》中提出,以艺术形式融合文化与生态,传承保护海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建构“生态—艺术”乡村振兴模式,服务海南少数民族乡村振兴事业,是回答这一关键命题的合适答案。

“加强海南乡村文化建设,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村落,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具有乡村文化建设的示范作用。”符攀婵委员建议,以学术建设助力“城乡互动”、以艺术手段激活“乡村文化”、以艺术实践丰富“乡村空间”、以艺术建设提振“乡村产业”、以文化传承促进“乡风建设”激活海南少数民族乡村振兴事业:“海南的少数民族同胞大多聚集在乡村,我们把乡村建设好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也就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